天津市人民 *** 關于公布本市創設保留和取消的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
天津市人民 *** 令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第24號)
《關于公布本市創設保留和取消的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已于2004年6月21日經市人民 *** 第3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長 戴相龍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關于公布本市創設保留和取消的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規范行政許可的設定,保證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市人民 *** 決定,公布本市創設保留的37項和取消的296項行政許可事項。
附件1
^^創設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37項)
序號保留的許可事項 理由實施主體 1食鹽零售許可關系人身健康
市長蘆鹽務局
2兩堿生產用鹽以外的其他用鹽運輸準運3配置技防系統設計審核和驗收
涉及公共安全
市公安局
4放射性物品運輸許可證5公共娛樂場所舉辦大型文體活動審批6舉辦展覽展銷治保工作方案審核7辦理排水規劃出路
涉及環境保護
市排管處
8排水許可、排水變更許可9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單位減量運行或者停運10在排水和防護范圍內新建、改建工程項目11臨時占用排水河堤防、閘橋12改動、遷移排水和再生水設施13對建筑物門面裝修、改建的審批
市市容委
14對工程渣土排放的審批15對改變、移動、拆除夜景燈光設施的審批16
對綜合整修后在街道及兩側、建筑物設置各類
標志、設施的審批17對綜合整修后建筑物再維修、改建的審批18客運出租汽車經營許可
公共資源配置
市建委
19客運出租汽車準運許可20停止供熱的許可市供熱辦21鑿井審批
市水利局
22用水計劃指標核定23用水計劃變更批準24非生活用水戶臨時用水計劃的核定25工業污廢水向農業渠道的排放生態環境保護
區、縣環保局水利局26采挖或者移植林木審批市林業局
27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額本年節余轉下年使用審批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28聯合收割機核發牌證直接關系生命財產安全
市農機局
29
聯合收割機核發駕駛(操作)證
直接關系公共利益,需要確
定具備特殊技能30蛋類、乳檢疫關系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市和區、縣畜牧局31
圍墾漁港水域內的淺水、灘涂或者改變漁港
性質、設施用途的審批
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
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
32舉辦區、縣級體育競賽審批
關系人身生命安全
區、縣體育局33舉辦跨區、縣或者全市性體育競賽審批
市體育局
34
舉辦或承辦跨省市、全國性、國際性的或者有
港、澳、臺運動隊、運動員參加體育競賽審批35體育競賽審批變更登記市或區、縣體育局
36取消體育競賽注銷登記37申請開采礦泉水、地熱水打井審批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
附件2
^^取消的行政許可事項(296項)
序號
保留的許可事項
理由
實施主體
1
對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范圍內堤防、灘地、道路、
園林綠地的臨時占用
改變管理方式
北運河管理處
2
對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范圍內因搶修地下管線挖
掘堤防、道路和綠地的臨時占用3
對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范圍內航運、旅游景點、娛
樂設施、商業網點、戶外廣告、苗圃經濟林等的開
發利用4
進入和平路企業批準
地方不得設定資質許可
和平路經營結構調整工作
領導小組5蓄滯洪區內原有高地、舊堤的拆毀
許可事項超出上位法規定
區、縣水利局6設置社會辦醫機構初步審查區、縣衛生局7
申辦圖書、報刊印刷企業,應當向所在區、縣新聞
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區、縣新聞出版局
8申辦圖書、報刊出租業務的單位9非總發行單位直接從外地購進圖書報刊10拆改房屋結構審批
改變管理方式
區、縣房管局
據傳說國土資源部將會合并,將職能權利分入環保部和住建部。這個是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那什么時候執?
國土資源部將會合并是真的;國土資源部的職能權利分入環保部和住建部是假的;合并已于2018年4月10日完成。
國土資源部并不是被撤銷,而是和其他單位合并組建自然資源部。
合并的原因是為了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 *** 治理體系,提高 *** 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 *** 。
根據人隨職責走的原則,國土資源部的工作人員一并全部劃歸自然資源部,工資不變,但有關補貼會發生變化。
擴展資料: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自然資源部、應急管理部等。
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劃入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
將國土資源部的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劃入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
參考資料:人民網—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湖南省人民 *** 關于公布取消、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和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目錄的決定
湖南省人民省 *** 令
(第235號)
《湖南省人民 *** 關于公布取消、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和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目錄的決定》已經2008年11月13日省人民 *** 第1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 長 周強
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湖南省人民 *** 關于公布取消、調整的
行政審批項目和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目錄的決定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省委、省 *** 關于繼續精簡行政審批項目的精神,省 ***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對本部門(單位)的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認真清理。經研究決定:取消和調整216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131項,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85項(合并同類事項的84項,下放管理層級的1項),公布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627項。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的落實和銜接工作,切實加強后續監管,既要防止出現以備案、核準等名義進行變相審批,也要防止行政審批項目取消后出現監管職能“缺位”或“不到位”。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行政管理體系改革以及轉變 *** 職能的要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將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的名稱、設立依據、申請條件、審批程序、審批期限、收費標準,以及需要提交的申請材料的目錄和示范文本等在辦公場所和網上公示,并按要求建立配套制度,做好服務工作。今后新增、取消和調整的行政許可事項,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的要求,報省 *** 法制辦登記備案,并向社會公示。同時,有關部門要按照行政許可法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規定,依法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動態管理,定期對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作出相應調整。過去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與本決定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不相符的,以本決定為準。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目錄(131項)
序號項目名稱實施機關備注1經濟適用房建設投資計劃核準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技術改造項目設備招標 *** 機構資格認定(初審)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享受減免稅優惠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生產企業認定省經濟委員會 4國防交通科研成果 *** 和開發利用審批省經濟委員會 5核發《新產品新技術鑒定證書》省經濟委員會 6國家技術創新計劃項目初審省經濟委員會 7
高等學校部分特殊專業及特殊需要的應屆畢業生就
業計劃審批
省教育廳
8
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學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的審
批
省教育廳
9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項目審批省科學技術廳 10邀請國外人士訪湘科技交流審批省科學技術廳
11民用爆炸物品儲存許可證核發省公安廳12臨時存放爆破器材審批省公安廳13爆破器材保管員作業證核發省公安廳14爆破器材押運員作業證核發省公安廳15爆破作業和爆破器材安全員作業證核發省公安廳16外國人出入境許可省公安廳及其授權的公安機關17外國人居留證核發市、縣級人民 *** 公安機關18外國人長期居留或永久居留許可市、縣級人民 *** 公安機關19外國人旅行證核發縣級人民 *** 公安機關20華僑回國定居證核發省公安廳21外國人準遷證核發市、縣級人民 *** 公安機關22戶口遷移審批縣級人民 *** 公安機關23機動車延緩報廢審批市州人民 ***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24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備案證明核發縣級以上人民 *** 公安機關25市州、縣市區福利彩票即開型大獎組發行方案審批省民政廳26建立天主教教區省民政廳27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審批省財政廳28國家儲備物資資金管理事項審批省財政廳29財政貼息項目審批縣級以上人民 *** 財政部門
30經國務院批準列入計劃的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項目費
用預案審批縣級以上人民 *** 財政部門
31教育、科技、文化專項經費審批縣級以上人民 *** 財政部門32外國 *** 貸款事項審批省財政廳33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事項審批縣級以上人民 *** 財政部門34介紹外國文教專家來湘工作的境外組織資格認可省人民 *** 外國專家歸口管理部門
35
設立勞務派遣機構從事勞務派遣活動審批縣級以上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
門、財政部門
36
破產企業無法清償的社會保險費欠費核銷縣級以上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
門、財政部門
37
參照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實施范圍審批
縣級以上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
門、財政部門
38
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資格審查縣級以上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
門、財政部門
39國有企業改革土地資產處置方案審批省國土資源廳40土地估價結果備案省國土資源廳41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結果備案省國土資源廳42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認定省建設廳43監理工程師執業資格認定省建設廳44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批縣級以上人民 ***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45
風景
2022年全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申報細則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等級分為甲級、乙級、丙級和丁級。甲級資質分為甲A級、甲B級兩個檔次。資質證書由中國林業工程建設協會核發林業綜合治理資質取消,并加蓋中國林業工程建設協會印章。林業資質林業綜合治理資質取消,林業職稱。
新辦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只能辦丙級林業綜合治理資質取消,丁級僅限基層單位申報
一、丙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二)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專業設備。
(三)林業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且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3年以上的相關技術人員不少于50%,聘用專職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于10%
規劃設計業務方面:
(一)、在有關司局的指導下,承擔編制全國性、流域性、跨地區的林業發展規劃,林業產業規劃,自然保護區及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公署建設規劃,全國山區、沙區及林業綜合開發規劃及有關專題調研、論證,并負責規劃實施的檢查和技術管理工作。
(二)、承擔國家大中型森林資源保護工程、荒漠化治理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林建設工程、商品林建設工程等的規劃設計、工程監理、質量檢查、竣工驗收及效益評估工作。
(三)、承擔外資貸款、援款、中外合資林業項目(資源環境保護及營造林部分)的建議書、可研報告編制并負責項目技術咨詢及技術管理工作。
(四)、承擔報局審批的林業工程建設項目(資源環境保護和營造林工程部分)的咨詢評估工作。
二、乙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應不少于5年。
(二)注冊資金不低于15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三)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專業設備。
(四)專職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少于15人,相關技術人員不少于80%,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不少于30%,聘用專職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于10%。
(五)近5年內主持或獨立承擔下列5個類別以上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
1.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
2.省級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檢查驗收;
3.森林分類區劃界定;
4.林業數表編制;
5.野生動物或者野生植物調查監測;
6.濕地資源或者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調查監測;
7.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
8.國家或者省級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編制;
環保局做環評需要資質嗎
做環評是要環保公司出具資質證書的。
拓展:環境影響評價是我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制度。所謂環境影響評價是對可能影響環境的工程建設和開發活動,預先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提出環境影響及防治方案的報告,經主管部門批準后才能進行建設的法律制度。
凡領域內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不是一般的預測評價,它要求可能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開發者,必須事先通過調查、預測和評價,對項目的選址、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應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提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經過審查批準后,才能進行開發和建設。在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和各種污染防治的單行法律中,它是一項決定建設項目能否進行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制度。例如,環境保護法規定,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并依照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準后,計劃部門方可批準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審批權限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權限是:核設施、絕密工程等特殊性質的建設項目,跨省級區域的建設項目和國務院審批的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審批。其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權限由省級人民 *** 規定。對環境問題有爭議的項目,提交上一級環保部門審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之日起60日內、收到環境影響報告表之日起30日內、收到環境影響登記表之日起15日內,分別作出審批決定并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審批意義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推行,收到了明顯效果。之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是我國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控制新污染的兩項主要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特別在保證建設項目選址的合理性上起了突出作用。因為,評價結果證明雖然投資效果好,但由于布局不合理,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而影響長遠發展的項目,就不能同意建設,必須另選地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還可以對開發建設項目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控制新污染。第二,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步驟和程序都貫穿在基本建設各個階段,使計劃管理、經濟管理、建設管理都包含環境保護的內容,從而把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納入國民經濟計劃軌道,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環境,促進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第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可以調動社會各方面保護環境的積極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具備較齊全的實驗測試條件,容易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工程設計單位由于熟悉國內外該類工程項目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能有針對性地提出綜合治理對策,做到技術、經濟上的可行、合理;而管理單位則熟悉各種法規,就便于組織協調和監督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