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的規劃思路與重點
規劃突出“城鄉統籌,產城融合、綠色生態、轉型創新、三規合一”五大規劃理念。一、完善城鎮體系,優化城鄉空間布局,促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二、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實現產城融合、互動發展,確保生態及城市安全。三、針對任丘市兩洼一淀一油田的復雜生態環境,劃分生態功能分區,制定分區安全策略,構筑城鄉生態安全大格局。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四、針對資源型城市發展困境,明確產業轉型重點。規劃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突出統籌城鄉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品質、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保護生態環境五大重點,實現集約循環、綠色低碳發展。
五、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彰顯白洋淀和石油兩大元素特色,打造以“華北水岸生態明珠、中國石油文化之城”為特色的生態宜居文化城市。
【規劃主要內容】一、規劃范圍
1、總體規劃范圍:任丘市行政轄區,包括4個街道辦事處、9鎮、6鄉、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為1036.1(國土局統計數據)平方公里。2、城市規劃區范圍:西北至縣界,西南至大廣高速公路—青惠公路,南至大石公路—辛惠公路,東至茍漢公路,北至趙王新河,總面積400平方公里。3、中心城區規劃范圍:西至大廣高速—天山道、北至北外環路—濱河路、東至京九鐵路—東環路、南至南環路,面積190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質
發揮任丘地處環京津、環渤海、環白洋淀的交匯地帶和臨近天津、黃驊兩大出海通道的區位優勢,將任丘建設成為華北重要石化基地,環京津新興區域中心城市,以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和休閑旅游業為主的生態宜居活力之城。
三、城市規模
根據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力,規劃到2015年,全市總人口達到96萬人,城鎮人口61萬人,其中中心城區規劃人口5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3%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0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里。規劃到2020年,全市總人口達到113萬人,城鎮人口78萬人,中心城區人口6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9%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0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66平方公里。規劃到2030年,全市總人口達到148萬人,城鎮人口116萬人,中心城區人口8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78%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88平方公里。
四、城市發展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生產力布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河北省新的增長極,建設“實力任丘”;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任丘”;挖掘本地優勢資源、實施資源名城戰略,建設“特色任丘”;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節能減排,建設“綠色任丘”。到2030年,把任丘建設成為“繁榮舒適、和諧宜居、低碳循環、城鄉一體、獨具特色”的京津冀明星城市。2、城市發展目標:建設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打造“淀邊生態市、清潔能源城”。
五、產業發展規劃
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無中生有”,利用京津研發與技術優勢,積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石化下游等有發展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強化產業支撐,做大城市經濟,促進城市快速崛起。規劃構筑“一帶、一軸、四區、多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耙粠А保阂灾行某菂^為核心,南北拓展打造現代都市產業發展帶;“一軸”: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沿津保公路形成東西向民營經濟發展軸;“四區、多基地”:1、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現代服務及高新技術產業區:重點發展生產性、生活性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包括現代綜合服務基地、清潔能源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2、西北部依托任丘白洋淀良好的生態水體資源環境,以淀邊新區建設為契機,以“白洋新韻,清新任丘”為主題,導入任丘特有的扁鵲中醫文化、健康養生功能,塑造淀邊生態休閑旅游發展區:重點發展生態旅游、健康養生、特色農業、高端商務研發、休閑度假等產業。包括空港博覽商旅服務基地、高端商務研發基地、生態度假基地等。3、市域東、南部依托雁翎工業區以現有工業為基礎,通過升級改造,整合資源,建設辛石南區,引領民營特色經濟區發展:以民營經濟為主體,重點發展摩托車、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等特色產業。形成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電力器材制造業基地、摩托車配件基地、通訊器材生產基地。4、生態農業發展區:市域其他農業生產區域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瓜果、農家樂、有機食品等現代農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化生態農業基地。
六、城鄉統籌規劃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優化村莊空間布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1、規劃構建“1個中心城市、1個中心鎮、9個一般鄉鎮、25個中心村、219個基層村”的城鄉層級結構。城鄉等級體系結構一覽表
等級
名稱
名 稱
數量
Ⅰ
中心城市
中心城區、淀邊新區、辛石南區
1
Ⅱ
中心鎮
梁召
1
Ⅲ
一般鄉鎮
茍各莊、出岸、麻家塢、長豐、呂公堡、議論堡、青塔、于村、北辛莊
9
Ⅳ
中心村
大董各莊、馬召、天門口、鄧河口、東良淀、張村、南馬村、南暢支、石村、畢村、鎖井前街、正洛、西八方村、古州等
25
Ⅴ
基層村
中城西、萬各莊、苑臨河村、西古賢、高李莊、前臺基寺、東吳、東陳莊、東莊店、周村、田口村、
梁辛莊、梁溝一村、史莊等
219
2、中心城市規劃構筑“一核、雙軸、三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一核”:將白洋淀綠色生態環境引入中心城區,構筑綠色核心;“雙軸”:依托現狀106國道和會戰道,形成兩條城市空間拓展軸;“三組團”: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依托城市空間拓展軸形成中心城區、淀邊新區、辛石南區三大城市功能組團。3、加強京九客運專線、津石高速公路、任德高速公路、旅游快速路、軌道交通等多條對外通道建設,構建市域內“兩線兩環六橫九縱”的綜合交通 *** 骨架。強化任丘中心城區與京津都市圈主要節點城市之間聯系,構筑任丘中心城區至北京、天津、黃驊港、天津港之間半小時至一小時交通圈。中心城區道路以方格網為主、環路和放射路相結合。強化組團間道路聯系,建立安全、快捷的交通 *** 。落實公交優先政策,調整優化公共交通 *** 結構與布局,積極發展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統,公共交通出行占客運出行總量的比例,2015年達到13%,2020年達到34%。4、統籌城鄉給水、排水、供熱、燃氣、環衛等基礎設施分區布置,建立高標準的綜合防災體系,保障城鄉功能完善和公共安全。5、統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教育、衛生、文體等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向農村延伸,實現高標準全覆蓋發展。6、劃定“三區四線”,確定空間管制原則和措施,構建城鄉一體的空間管控體系。合理控制城鎮建設用地增長邊界,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引導城市有序發展。
七、城鄉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以白洋淀為綠肺、以水網為脈絡、以綠道為骨干、以農田為背景,形成“綠水相伴、水城交融”的綠化景觀格局,構建“一堤三脈、一核雙軸、四廊六園”的生態綠地結構。“一堤”指保護千里堤,沿千里堤建設綠色生態休閑帶;“三脈”指沿小白河、任文干渠、古洋河市域三條主要水脈形成的濱水休閑綠帶;“一核”:指結合千里堤打造生態綠核,將白洋淀綠色生態景觀引入中心城區;“雙軸“指沿津保公路、現狀106國道形成的綠化軸線;“四廊”指沿大廣高速公路、津石高速公路、任德高速公路、京九鐵路形成的綠化景觀廊帶;“六園”指和洋公園、鄚州濕地公園、古州公園、玉古森林公園、水月公園、西口公園六座大型郊野公園。
八、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
1、發展方向:重點向西向北發展,優化調整南部地區、控制向東部發展。2、用地布局結構:規劃形成“一軸、一帶、兩心、四片區”組團式用地布局結構。按照“蓄水為軸、筑山營脈”的規劃思路,以香山道為發展主軸,沿北環路與石化基地之間形成東西貫通的生態景觀林帶,形成東南部生活服務片區、西南部生活服務片區、東北部工業片區、西北部綜合片區四個功能片區,沿香山道布置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商業服務業設施,形成公園式復合型城市主中心。以現狀商業服務設施為基礎,形成傳統特色鮮明的城市副中心。3、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按照以“水”為脈、以山為“屏”、以“綠”為形、以“油”為景、以“史”為韻的規劃思路,形成“玉帶翠蔓、水連壁合”的城郊一體化的復合綠地系統,構建“一環、一廊、八園、多點、十六帶”的綠地布局結構。打造“五廊連七帶、六叢映一園”的石油特色綠地系統。(1)綠地布局結構——一環、一廊、八園、多點、十六帶一環指沿大廣高速公路、南環路、北外環路、京九鐵路建設生態綠化廊道,形成生態綠環;一廊指沿北環路建設帶狀森林公園;八園指丘湖公園、龍山公園、石油礦山公園、雁翎公園、最古園、人民公園、南湖公園、兒童公園八座市級公園,多點指結合居住用地,沿城市綠帶水網布置各具特色的社區公園與小游園;十六帶指梳理連通現狀坑塘、河渠,形成相互交織的16條濱水景觀綠帶。(2)石油特色綠地系統——五廊連七帶、六叢映一園“五廊連七帶”即利用五條輸油管線設施走廊、七條集油干管防護帶,建設輸油綠化廊道和集油綠化帶;“六叢映一園”即在西部新區預留六座采油叢井公園綠地,利用廢棄管網密集區建設的石油礦山公園。4、中心城區景觀風貌規劃——“一脈、雙環、兩核、四軸、六景、八點”。以生態防護為前提,以疆界文化為題材建造人工防護屏障—玉古山脈,作為城市的山水屏風;基于水網基底,結合16條濱水綠帶,打造兩個特色景觀水環,內環以展示歷史文化為主,外環以展示生態特色為主;結合城市中心形成兩個核心景觀區;以香山道、會戰道、裕華路、渤海路為四條景觀主軸線;營造“龍山文源、扁鵲醫源、潛山油城、八家史廊、長堤煙柳、碧水荷香”六個特色景觀;結合城市主要出入口規劃八個主要景觀節點。打造“水唱油吟、碧水連山、古韻今輝”的城市特色景觀。
試論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城鄉規劃工作
首先,要加強領導和協調。規劃是城市管理的之一要務。地方各級人民 *** 特別是城市人民 *** 要切實負起責任,把城市規劃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具體的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發揮規劃在城市管理中的龍頭作用。有城市規劃修編任務的地方要組成專門班子,提供必要的支持。拿出高水平的工作成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搞好協調配合。加強對城市規劃修編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城市總體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的編制,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關規劃搞好銜接。
其次,要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培養規劃人才。培訓現有工作人員,提高城市規劃的科技含量。城市規劃的編制要有長遠眼光,提高戰略性和前瞻性,為經濟社會發展留有余地。要改進城市規劃編制的組織方式,完善城市規劃的公示、聽證制度,考慮建立規劃委員會制度,就城市近期建設規劃、詳細規劃以及重大項目建設等問題。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提高城市規劃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第三,要依法制訂和實施規劃。進行規劃修編的地方。首先必須對現行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價。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確定修編的目標和任務,并按法定程序認定、報批和備案。規劃一經批準,就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服從,保證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要做好《城市規劃法》修訂工作,以及有關法規、規章的制定工作,為規劃編制和實施提供法律依據。
第四,要完善城市規劃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管理體制,統一規劃城區、各類開發區、衛星鎮及城市地下空間。要發揮城鎮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作用。保證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有效實施。要完善城市規劃工作監督檢查機制,研究建立城市規劃督察員制度,建立必要的責任追究制度,對規劃編制、審批、實施各個環節進行督查,及時發現問題,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十四五規劃”編制有哪些編制技巧?
我曾向中大咨詢咨詢過“十四五規劃”的問題,當時談到, 編制好地方“十四五”規劃綱要,可以采取如下編制技巧:
一是,“多規合一”與各規劃的融合。
特別是推動“十四五”規劃目標、文稿編寫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林地與耕地保護、綜合交通、水資源、文化旅游資源、社會事業等各類規劃的銜接,確?!岸嘁帯贝_定的保護性空間、開發邊界、城市規模等重要空間參數相對一致與融合。
二是,抓住核心和主線。
以人民、ZF和社會的額主要需求和核心問題為導向,保持清醒的規劃調研和規劃編制思路。
三是,因地制宜且突出重點。
以人民為中心,突出本地主要問題、矛盾和人民群眾的更高需求,突出優勢,聚焦資源和力量,差異化編制規劃并形成重點支撐。
四是,前瞻且可操作。
規劃編制要舍得投資,要形成規劃編制專班,要引進和發揮高端智庫的能力與作用,引進高水平規劃編制團隊和理念。各地區、各城市編制“十四五”規劃,既要接地氣,又要高大上,要有國際視野和開放性。要突出政策性、先進性和實操性,杜絕措施空洞、路徑不符合實際,目標偏離地區需要,或者沒有可落地的措施等。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