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辦法(2019修改)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科學合理地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規范和加強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和管理,促進城市、鎮規劃建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批、實施、修改和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辦法。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需要編制鄉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可參照本辦法執行。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控制性詳細規劃,是指以城市、鎮的總體規劃為依據,對城市、鎮規劃建設用地的主導功能和開發建設控制原則,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的布局和規模,開發用地的主要用途、開發強度、配套設施以及空間環境等,作出控制要求的規劃。

前款所稱控制性詳細規劃包括:貴陽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清鎮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市轄區范圍內的鎮、縣人民 *** 所在地鎮以及其他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

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區域范圍,是指經國務院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市轄區范圍內的城市建設用地規劃范圍。第四條 市、區(縣、市)人民 *** 應當按照職責權限,加強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領導和管理。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具體負責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管理工作和市轄區范圍內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有關工作。

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按照職責權限,負責本轄區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的指導。

市、區(市、縣)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有關工作。

鄉鎮人民 *** 按照職責權限,依法負責本轄區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管理工作。第五條 各級人民 *** 應當將本轄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修改、監督管理等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工作正常開展。第六條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監督實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向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查詢。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準并且公布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服從規劃監督管理,對違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行為有權向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控告。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受理舉報、控告,依法核查處理,并且將處理結果反饋舉報、控告人。第二章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審批第七條 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包括總則、導則、細則,總則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導則、細則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委托所在地的區人民 *** 組織編制。

清鎮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縣人民 *** 所在地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所在地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市轄區范圍內鎮和其他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所在地的鎮人民 *** 組織編制。第八條 市、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鎮人民 *** 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或者鎮的總體規劃以及城鄉建設發展的需要,結合城市、鎮管理行政區劃,制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計劃,按照下列規定報送審定:

(一)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計劃,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報送市人民 *** 審定;

(二)市轄區范圍內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計劃,報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審查后,由所在地的區人民 *** 報送市人民 *** 審定;

(三)清鎮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計劃和縣人民 *** 所在地鎮、其他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計劃,由涉及的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鎮人民 *** 報送所在地縣(市)人民 *** 審定。第九條 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覆蓋城市、鎮的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城市、鎮的中心區、近期建設區、舊城改造區和儲備土地、擬出讓土地等區域,應當優先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第十條 市、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區人民 *** 、鎮人民 *** 應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 *** 采購方式擇優選擇具備相應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依法委托其承擔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

貴陽市城鄉規劃監察管理規定(2019修改)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加強建設工程規劃監督管理,規范城鄉規劃行政監察,確保城鄉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市規劃區范圍內的規劃監察管理工作,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規劃監察,是指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依照本級人民 *** 規定的職責,依法對本轄區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活動執行城鄉規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及強制性規定、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制止和糾正違法行為,并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的行政執法活動。第三條 市、區(市、縣)人民 *** 應當加強對城鄉規劃監察工作的領導,保障城鄉規劃監察工作所需人員和經費滿足該項工作需要。第四條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城鄉規劃監察的監督管理工作,其所屬的規劃監察機構負責市轄各區和市人民 *** 確定區域城鄉規劃監察的具體工作。

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轄區范圍內城鄉規劃監察的監督管理工作。

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行使有關規劃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

生態環境、城市管理(園林綠化)、水務、公安、應急、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等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 *** 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城鄉規劃監察的有關工作。第五條 城鄉規劃監察工作應當遵循合理合法和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執法與管理服務和處罰與教育疏導相結合,注重社會效果。第二章 規劃編制和規劃實施的監察第二章 規劃編制和規劃實施的監察第六條 城鄉規劃編制單位應當依法取得城鄉規劃資質證書,并在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內從事城鄉規劃編制工作。第七條 城鄉規劃編制單位編制城鄉規劃以及所提交的規劃編制成果,應當符合國家、省、市城鄉規劃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城鄉規劃編制的相關標準、規范。第八條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制訂具體的規劃監管方案,實行不定期跟蹤巡查和施工進度階段檢驗制度,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建設行為。

建設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劃許可的要求進行建設,接受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第九條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對下列區域和空間的規劃建設進行重點跟蹤巡查:

(一)主次干道,重要景觀地帶;

(二)黨政機關、學校及重點工程項目周邊;

(三)列入舊城改造和城中村綜合改造的區域;

(四)建筑立面和建筑屋頂;

(五)本級人民 *** 確定的其他區域和空間。第十條 建設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的醒目位置設置載有經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依法批準的主要規劃技術指標、有關強制性內容等的公示牌。

公示牌的公示期限為自依法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之日起至建設項目取得建設工程竣工規劃認可證之日止。公示牌在公示期內如有損壞或者丟失,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修復或者重新 *** 。

公示內容涉及國家機密或者軍事秘密等內容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一條 建設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建設項目的下列施工階段完工后的5個工作日內,向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申請各階段的規劃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階段施工:

(一)建設工程:在基礎完工、首層封頂、標準層封頂、頂層封頂等階段;

(二)個人建房:在建筑施工放線、基礎完工、頂層封頂等階段。第十二條 建設工程的地下隱蔽工程部分,在工程覆土前,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測繪單位進行測量,形成準確的測量成果資料和工程竣工圖,向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階段施工。第十三條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的規劃檢驗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規劃檢驗,并出具規劃檢驗結果證明文件:

(一)對建設工程和個人建房的基礎實施情況;

(二)建設項目標準層封頂后對該層的建筑平面尺寸和形狀,個人建房頂層封頂后對建筑平面尺寸和形狀;

(三)竣工核實前檢驗,對建設項目的各項規劃指標、建筑造型、基礎設施、配套公建、外立面等建設情況。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申請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應當提交各階段的規劃檢驗結果。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未按規定申請規劃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可以責令整改,直至整改合格。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可不予受理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

19年城鄉規劃法在08年的基礎上修改了哪些內容?

08年城鄉規劃編制辦法2019的城鄉規劃法第38條第二版: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城鄉規劃編制辦法2019的建設項目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上城市、縣人民 ***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2019年修改為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編制辦法2019,建設單位在取得建設項目的批準核準備案文件和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后城鄉規劃編制辦法2019,向城市、縣人民 ***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望采納

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2019修訂)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了做好本市城鄉規劃工作,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和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全部為規劃區。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監督檢查和相關城鄉建設活動。

本市城鄉規劃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鄉、鎮域規劃,村莊規劃,特定地區規劃和專項規劃。第三條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城鄉規劃和建設應當依據城市戰略定位,體現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工作服務,為國家的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文化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的要求。第四條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本市建立以城市總體規劃為統領、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管控體系,統籌各級各類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遇有重大事項,應當依照相關規定經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審議,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第五條 本市城鄉規劃和建設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嚴格控制城市規模;加強城鄉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加強精治、共治、法治,治理“大城市病”,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第六條 本市城鄉規劃和建設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條件,注重減量集約,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劃定集中建設、限制建設和生態控制區域,實現全域空間管制,提升首都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安全設施以及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第七條 本市城鄉規劃和建設應當尊重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完善保護實施機制,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風貌,完善涵蓋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第八條 城鄉規劃工作是各級人民 *** 的重要職責。市人民 *** 領導本市的城鄉規劃工作。區人民 *** 按照規定權限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工作。鄉鎮人民 *** 按照規定權限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相關城鄉規劃工作。街道辦事處在區人民 *** 的領導下配合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的有關工作,參與轄區設施規劃編制、建設和驗收。

市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市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按照規定職責承擔有關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市、區人民 *** 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的城鄉規劃工作。市、區人民 *** 應當建立健全部門間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第九條 本市應當創新治理模式,通過調控引導、行政許可、公共服務、聯動監管、實施評估等多種方式,提高城鄉規劃制定、實施和監督管理的效能。

本市鼓勵開展城鄉規劃科學研究,采用先進技術,增強城鄉規劃的科學性。第十條 本市應當加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文化遺產資源、各類設施和地理空間數據庫的建設;建立涵蓋規劃編制成果、建設工程審批、工程竣工驗收等內容的規劃國土空間數據庫,建立各有關主管部門之間,以及與中央和國家機關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保障城鄉規劃的科學制定、有效實施。第十一條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準并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和監督檢查提出意見和建議,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要求向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查詢。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關、鄉鎮人民 *** (以下統稱執法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第十三條 本市應當完善規劃公眾參與機制,暢通多元主體參與規劃渠道。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和監督檢查應當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公眾意見。

本市應當完善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認真研究相關意見和建議,及時將研究處理情況向公眾反饋。

貴陽市城鄉個人建房規劃管理辦法(2019修改)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加強城鄉個人建房規劃管理,規范城鄉個人住宅建設,保障城鄉規劃的實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本市城鄉規劃區范圍內,城鄉個人新建、改建、擴建和翻建住房等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個人建房,是指居住在本市的城鄉居民依法取得國有土地或者宅基地批準文件確定的土地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和翻建供本人或者其家庭成員居住的私有住房(包括附屬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設施)的建設活動。

本辦法所稱城鄉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市的城市居民或者居住在本市戶籍所在地的農村村民(以下簡稱村民)。村民包括城鄉規劃編制辦法2019: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經有關部門批準從外地遷入本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第三條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個人建房的規劃監督管理工作,其派出的市轄各區規劃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區規劃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轄區個人建房規劃管理的日常工作。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個人建房的規劃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

除重要地段外,市、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可以委托開發區有關行政機關或者鄉(鎮)人民 *** 實施本轄區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鄉村建設規劃許可。

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林業、水務、文化和旅游、綜合行政執法(城市管理、園林綠化)、公安等有關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 *** 、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村民委員會,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個人建房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四條 個人建房應當符合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節約用地,體現地域特色,妥善處理相鄰關系,不得破壞自然和生態環境、阻礙交通、影響消防安全、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個人建房活動是否符合規劃要求向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查詢,并有權舉報、投訴違反城鄉規劃管理的行為。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公布舉報、投訴 *** ,受理舉報、投訴,及時調查處理,并將調查處理結果反饋舉報、投訴人。第二章 規劃管理第六條 區(市、縣)人民 *** 和開發區管委會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規定,按照土地開發時序合理劃定個人建房的禁建區、限建區、可建區,按照規定程序報經批準后實施。第七條 城鄉居民在城鄉規劃區范圍內依法取得國有土地或者宅基地批準文件,符合城鄉規劃和土地、環境保護、林業、園林綠化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的規定,可以申請個人建房。第八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村民,應當以一戶為單位申請個人建房城鄉規劃編制辦法2019

(一)同戶常住人口中子女有2人及2人以上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屬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0平方米,需要擴建的城鄉規劃編制辦法2019

(二)按照城鄉規劃調整宅基地,或者原宅基地被依法征收未實行房屋安置或者貨幣補償、其所在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未撤銷并且已納入近期城市建設規劃,或者原有住房所在區域因自然災害等因素滅失或者經依法評估認定為易發自然災害區域,需要易地新建的;

(三)經房屋安全鑒定機構鑒定不能保證房屋使用安全,需要在原址翻建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所稱一戶,是指以戶籍證明登記的戶主及其成員。第九條 村民改建、擴建住宅,新占地面積應當連同原有宅基地面積一并計算,用地面積和建筑面積(含原有住房宅基地面積及附屬設施用地)按照下列標準執行:

(一)市轄各區范圍內,每戶宅基地面積不超過130平方米、建筑面積不超過240平方米;

(二)縣(市)人民 *** 所在鎮、社區和壩子地區內,每戶宅基地面積不超過130平方米、建筑面積不超過240平方米;其余地區宅基地面積不超過170平方米、建筑面積不超過320平方米。第十條 城鄉居民申請個人危房改造或者翻建的,應當維持原房屋產權證確定的原址、原面積,并按照規劃要求進行改造。第十一條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

(一)城市綠化用地,城鎮各片區之間的隔離綠地,林地中的喬木林林地和生態公益林林地;

(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交通廊道及禁止建設區,城市道路規劃路幅內,燃氣管道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內,或者水利工程和市政公用設施規劃的禁止建設區;

(三)軍事管制區;

(四)河、湖、濕地保護范圍內;

(五)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不能連通市政管網和沒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

(六)重點生態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內;

(七)古樹名木和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

(八)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

(九)變電設施用地、輸電線路走廊和電纜通道;

(十)公路建筑控制區和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范圍內;

(十一)地質遺跡及礦產資源埋藏地;

(十二)地裂縫、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區或者隱患區;

(十三)納入城中村改造的區域;

(十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

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村民,采用集中安置的方式解決村民住房需求。

個人建房在建設中發現文物的,應當按照文物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報告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并采取相應保護措施。

貴陽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辦法(試行)(2019修改)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管理,提高規劃管理水平,使城鄉規劃管理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保障城鄉規劃的實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和《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及有關技術規范,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各項專業規劃、景觀規劃的編制,城市設計、建筑總平面圖及單體設計,以及各類建設項目的規劃技術管理,應當遵守本辦法。

清鎮市、開陽縣、修文縣、息烽縣參照本辦法執行。

城鎮個人建房的規劃技術管理規范另行制定。第三條 在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制定城市規劃和實施規劃管理,應當采用貴陽市獨立坐標系統和1956年黃海高程系統。第四條 城市規劃技術管理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生態優先、以人為本、城鄉統籌,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和順應自然,構建“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特色;

(三)合理用地,集約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

(四)統籌城市基礎功能和服務功能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第二章 城市景觀控制第五條 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重點做好主要景觀軸線和主要節點、標志性建筑、城鄉結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的規劃設計,突出廣場、綠地、河道等公共開放空間的功能和特色,并對下列區域進行城市設計:

(一)城市主要道路、河道兩側、火車站、機場、城市廣場周邊以及客運交通樞紐、城市主要出入口等重要節點;

(二)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古樹名木保護范圍、重點旅游區;

(三)跨區域地段節點;

(四)市人民 *** 規定的其他區域。第六條 建設項目色彩應當結合本市的城市定位、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特色,顏色的明度、彩度,應當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符合《貴陽市建筑色彩專項規劃》的相關規定;夜景照明應當符合《貴陽市中心城區夜景照明規劃》的相關規定。

建設項目應當充分利用現代環保科技,使用裝飾效果好、低碳、符合標準的材料。第七條 新建、改建建筑物、構筑物,應當符合規劃條件中的建筑限高要求。

由組群布局的高層建筑,應當結合地形和周邊環境,形成富于變化的城市天際輪廓線,對城市天際輪廓線有重大影響的,其高度和體量應當經過專題論證。第八條 沿城市主要道路兩側的建筑,應當注重建筑界面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沿河道兩岸的建筑,應當保持生態景觀廊道的通透性。

沿城市公園和濕地等專類公園周邊的建筑,應當符合城市設計要求,不得影響公園景觀。第三章 城市建設用地第九條 城市建設用地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進行分類。建設用地的適建范圍按照批準的詳細規劃執行。第十條 規劃設計條件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一)規劃用地性質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規劃用地面積包括:分項明確總用地面積、建設用地面積、市政道路及其他不計入指標計算的用地面積;

(三)容積率;

(四)建筑密度;

(五)建筑限高;

(六)綠地率;

(七)停車位;

(八)市政配套設施要求;

(九)公共服務設施及公共安全設施要求;

(十)城市設計要求;

(十一)滿足日照、消防等其他城市建設要求。第十一條 控制性詳細規劃未明確建設地塊中各類建筑的建筑面積比例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非居住用地不得具有居住功能;

(二)居住用地兼容其它性質用地的,其居住建筑面積不得大于地上建筑面積的80%;

(三)公共設施用地兼容居住用地的,其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不得小于地上建筑面積的50%。第十二條 建設用地面積小于5000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和居住用地兼容其他用地,或者小于3000平方米的非居住用地,或者用地形狀不規則、與城市道路不相連等原因而不具備單獨建設條件的用地不得單獨建設,應當按照有利于城市規劃整體實施的原則,與周邊用地整合使用。

對于無法整合的零星用地,鼓勵用于城市綠地、公共活動空間等公益性建設項目,禁止用于經營性項目。